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的基础。beat365网站平台深入开展“职场体验→实境训练→顶岗历练”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培养有社会责任感的高技能人才为目标,以课程为核心设计教学内容,整合各类教育教学资源,逐步建立起院、省、国家三级精品课程体系,形成特色鲜明的高职课程体系,有力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
明思路,高标准打造精品课程
学院以课程改革为切入点,为精品课程建设奠定坚实基础。借鉴工作过程系统化、能力本位、行动导向教学等先进的高职教育教学理论,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以职业能力成长为主线,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以职业环境资源引入教学进程为重点,融入产业、行业、职业、企业和实践要素,“一线两点五要素”贯穿课程改革全过程,凸显高职特色。
明晰建设思路,提高课程标准。学院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与企业合作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基于生产过程,组织实施教学;基于岗位胜任能力,实施考核评价;基于系统化设计,建设课程资源。将职业资格标准融入精品课程内容,落实“精品课程群建设计划”,积极开展联合课程和精品课程群建设,丰富了精品课程建设内涵。
凝练提升教改经验,推行“六原则、六环节、六结合”的课程改革模式。即在课程设计中坚持突出“能力目标、职业活动导向、行动项目载体、学生主体、理论实践一体、任务训练”六项原则;在课程实施中,依据工作过程结构改进教学过程组织结构,做实“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六个普适性的环节;在教学资源利用与组织过程中,做到“专任与兼职教师相结合、校内外教学场所相结合、现代与传统手段相结合、能力与素质教育相结合、课内外教学活动相结合、考核与能力目标相结合”这六个结合。“六原则、六环节、六结合”的课程改革模式施行以来,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改善。
抓建设,全方位铸就课程特色
精品课程建设是一项综合系统工程,其中包括教学队伍建设、教学内容建设、教材建设、实验建设、机制建设以及教学方法和手段建设等内容,建设水平体现教学水平,彰显办学特色。学院明确了能力培养目标,以改革教学内容为重点,以改革教学模式为突破口,编写校本教材,制订课程标准,创新评价方式,大幅度提高了精品课程建设水平。
明确能力培养目标,理清教学设计思路。职业教育的课程教学目标,首先是培养能力,其次才是掌握知识。学院根据不同专业制订不同的能力标准,对应相关的专业课程和技能点,同时配套《职业岗位说明书》、《实训教学手册》等教学文件,提高了职业能力培养水平。
改革教学内容,统筹考虑和选取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精品课程的核心,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学院根据技能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岗位需求和前后续课程的衔接,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以必需够用为度,做到“少而精”。课程内容序化上,贯彻职业教育课程目标,以能力培养为主,以掌握知识为辅,以工作任务或生产流程为导向,突破实践跟着理论跑的思路,合理设计实验、实训、实习关键环节,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体现职业道德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需要。
改革教学模式,开发学生潜能。学院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以真实的工作任务或产品为载体设计教学过程,教、学、做相结合,提倡在真实职业情境中实施教学,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一致、教室与实训车间一致、教师与师傅一致、学生与徒弟合一、作业与产品合一的教学形式,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目前,“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已成为学院课程教学设计的普遍方法。
编写校本教材,打造适应教学做一体化的新教材。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品课程建设要与精品教材建设有机结合。学院对传统的以学科知识体系为逻辑排顺和以课堂与教师为中心的课程教材进行深入改革,编写突出职业能力、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学生为主体、理论与实践一体、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一致的,适应教学做一体化的新教材。精品课程在选用国家优秀教材的基础上,加强符合学院教学实际、反映学院学科特色的校本教材建设,推动开发由文字教材、电子教材、教学课件、案例汇编、习题库、试题库、系列参考书和辅助教材等构成的立体化教材。同时,学院鼓励并支持精品课程主讲教师与行业企业合作编写工学结合的特色教材。近年来,学院编写校本教材168部,编写工学结合特色教材73部,15部教材被确定为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有力推动了精品课程建设。
制订课程标准,作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依据。为提高课程建设的科学化水平,学院改变传统的课程教学大纲翻版教材的一贯做法,将改革确定的课程教学目标、精心选取的项目载体、采取的教学方法、手段、教学内容安排等改革取得的成果,进行系统梳理并形成标准,逐步达到标准化、规范化,提高了教学的实效性。目前,学院64个专业都已制订了较为完备的课程标准。
改革评价方式,突出考查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做到考核内容与学习内容,考核方式与培养目标一致;将过程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能力考核与技能取证相结合,校内评价和校外评价相结合,充分发挥了评价手段对教学改革的推动作用。
此外,学院出台了保障措施和激励措施,制定了《beat365网站平台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项目资金管理办法》、《beat365网站平台核心课程建设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明确了经费支持办法和奖励细则。将精品课程建设纳入学院教学名师、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优秀教学团队等评选要求,从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促进课程建设。这既激发了全院教师的积极性,又使精品课程建设取得预期效果。
重实效,精益求精结硕果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精品课程精在创新、重在实践,多年来,学院遵照高职教学进程的开放性、职业性和实践性的要求,精益求精,用心打造了一门门饱含教师心血的“精品课程”,培养出了更多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具有社会责任的高技能人才,同时也促进了学院教学改革,彰显了学院专业优势与特色,增强了学院的竞争力、吸引力。
形成结构合理、涵盖面广的院、省、国家三级精品课程体系。目前,学院建设国家级精品课程6门、省级精品课程27门、院级精品课程105门,精品课程形成合理的梯次结构,涵盖学院12个院部,并在学院传统重点专业和适应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专业上有突出体现。
发挥辐射带动引领作用,形成精品课程“示范”效应。 精品课程建设不仅提高本课程的建设水平,往往还带动相关课程群的整体发展。学院第一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建筑制图》建成以来,相继建成包含教学标准、网络课堂、技能训练、职业考证、教学资源、工程实例等内容的具有鲜明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一批优秀课程群,先后打造出《建筑结构》等一批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带动了整个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并通过网络实现校外开放、资源共享、辐射与服务于社会,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化效应。
锻炼了教师队伍,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在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学院邀请马树超、陈解放、姜大源等多位全国知名职业教育专家来院进行职业教育及工学结合课程系统化开发等方面的讲座。利用校内师资培训中心,有计划、分主题开展培训,两年来,共举办各类培训162场,受训教师达3223人次。涌现出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3个,省级教学名师2名、省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名、市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名。精品课程建设带动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毕业生的高质量充分就业,近年来,学院平均就业率稳定在97%以上,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认可。
学院将深入推进《质量工程提升行动计划》,一如既往地将精品课程建设作为教学改革的重点来抓,秉承“理论与实践并重,技术与人文融通”的办学理念,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培养有社会责任感的高技能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文 宋天下 倪雪朋 原载于3月17日《日照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