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一段往事让人回想
总有一段长路让人难忘
无论我走到哪里
怎么也忘不了壮丽的援疆 ……
麦盖提县位于新疆南部的喀什地区,是刀郎文化的发源地,被誉为刀郎之乡。2011年6月,来自beat365网站平台的3名教师——梁成军、秦志玉和王维抵达,开始了为期一年的援教。为了帮助新疆的教育事业,他们离别家乡,万里奔波,来到西北边陲,投入民族大团结的教育事业中。一年过去了,学院三位援疆教师用忠诚和奉献,在刀郎之乡播撒智慧和友谊的种子;他们用辛勤和汗水,在塞北边陲为自己的人生写下壮丽的援疆诗篇。麦盖提人们亲切地称这些躬耕在这片教育土地上可亲可敬的援疆教师为“阿黑牛”。
过“五关”,将心扎根在这片热土
“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身难忘的事情,我无怨无悔。”王维赴西藏支教一年后,这样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援疆是一种历练,援疆教师在麦盖提坚守下来,必须要经受“时差关、气候关、饮食关、习俗关、寂寞关”这五关的考验。三位援疆教师无一例外坚守到今天,靠的不仅是良好的身体素质、坚韧的意志、乐观的心态,更重要的是为教育事业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
麦盖提地处塔里木盆地西部,气候干燥,风沙很大,对于习惯了海边温润气候的援疆教师来说,干燥的气候是一个不小的考验。起初他们很不适应,每晚临睡前都要在房间里洒一大桶水,以保持湿润。尽管采取了保湿措施,干燥还是让他们的身体出现了不适。有天半夜,王维突然觉得气喘、胸闷,呼吸困难,同事们发现后,紧急将她送往医院,经过半天输氧治疗,才逐步恢复过来。秦志玉教师从入疆第二周开始,便莫名地流鼻血,有时在课堂上,有时在会议中,有时晚上休息的时候。单位一位维族同事听说后,给他服用了些当地的中草药才逐渐止住了鼻血。然而恶劣的气候并没有让援疆教师有丝毫畏惧,学校里每天都有他们勤奋工作的身影。
考虑到援建学校的不便,为了不给他们增添麻烦,援疆教师主动提出自行解决吃饭问题。买菜时,即使去最近的菜市场,往返也要花一个小时,为了节约时间,他们通常每个周末才外出买一次菜。因为没有冰箱,土豆、花生米、鸡蛋是他们平日买得最多的菜,“因为它们容易存放,而且做起来简便。”梁成军笑着解释说。正常的工作日,在办公室吃泡面成了他们惯常的午餐,他们一吃就是一年。
相比饮食起居的差异、气候的天壤之别,孤独关、寂寞关更是援疆教师需要克服的最大难关。寂寞时最容易想家。每个难以成眠的夜晚,他们眼前总会浮现爱人期待的眼神,孩子欢乐的身影。他们会一遍遍地询问千里之外的家人是否安好,但所有的孤独、思念和牵挂每次都化作电话里简短的“一切都好”。舍小家顾大家。每个援疆教师背后都有一个默默牺牲和奉献的家庭。援疆教师的军功章,有教师们的一半,也有他们家人的一半。为了支持他们援疆,可敬的援疆教师妻子或丈夫在后方独自挑起了家庭的重担。
“我觉得对不起她,尤其她的工作没有落实正需要自己的鼓励和陪伴时,我却远在他乡,爱莫能助。但她是一个顾大局的人,常在电话里鼓励我,让我不要挂念,安心援疆。”梁成军说起这一段,眼圈红了,声音也哽咽了。梁成军大学毕业后,离开家乡四川来到了日照工作。他原本打算在2011年夏天举办筹备已久的婚礼,然而在接到院里安排他援疆支教的通知后,他和女朋友经过认真商议后最终决定推迟婚礼。在相恋多年的女朋友大力支持下,梁成军虽踏上援疆之路,但每每想到热恋中独自留在日照的她,他都深感很愧疚。
今年日照有六名援疆教师王维是唯一80后女性,而且是主动要求援疆的,深受《搏击手》、《天那边》等支教电影的感染和激励,很早就萌生了支教的梦想。不过她也有不少顾虑,自己甲状腺不好、孩子才两岁多……踌躇不决时,了解她心思的丈夫鼓励她,“你去了可能会后悔,但是你要是没去肯定会更后悔!做你想做的,孩子和老人有我照顾。”正是丈夫的理解与支持,坚定了她进疆的信念。进疆后,最放心不下的还是年幼的儿子,每次听到儿子生病,王维都心急如焚、寝食难安;每次在电话里听着儿子用稚嫩的声音喊着“妈妈、妈妈,我想妈妈”时,她都忍不住落泪……
秦志玉的儿子也只有三岁,他还清晰记得离家那天,儿子拽着他的衣角,让他答应下班后给自己买玩具变形金刚的情景,看着儿子满是期待的眼神,一向要强的秦志玉别过身去悄悄擦拭眼角的泪痕。他在新疆的一年,老人和孩子的照料都落在了妻子柔弱的肩上。秦志玉说,这一年多来,最大的遗憾,就是为妻子和孩子做得太少,亏欠这个家庭太多,“对于援疆人来说,不是一个人在援疆,而是整个家庭在援疆”。
除了家庭的支持外,beat365网站平台这个“家”也给予了他们很大的支持。为了解决援疆教师的后顾之忧,beat365网站平台的领导多次去三位教师家里走访慰问,并积极协助解决生活困难;学院同事也经常打电话鼓励和支持他们。亲人的支持、领导的关怀和同事的鼓励,让援疆教师们更加踏实、安心地在麦盖提工作。
破难题,用爱构筑支教事业的一砖一瓦
建校,全心全意地付出
2011年,援疆教师刚到麦盖提县时,所谓的技工学校还只是一片空地,几乎什么都没有:没有办公楼、没有实训室、没有校舍。一切都要从头做起。工作内容和方式方法都是崭新的、富有挑战性的,他们经常在一起讨论“进疆为什么”、“在疆干什么”、“离疆留什么”,最后一致认为:要把内地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带过来,同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工作务必做扎实、细致,并探索行之有效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方法。
在援建过程中,援疆教师每人负责一个专业,秦志玉负责旅游专业、王维负责建工专业、梁成军教师负责纺织专业,除了该专业的课程建设,还要负责相应实训室的建设。教学计划是专业建设的纲领性文件,为了更好地制定教学计划,他们用了半个多月的时间实地走访了麦盖提县50多家大小企业,小到酒店旅馆,大到建筑公司,切实了解了企业现状和人才需求,并建立了企业与学校的沟通渠道。他们又走访了麦盖提县职业高中、职业中专等学校,对麦盖提的企业状况和教育情况进行了充分的调研,为制定学生订单式培养和工学结合的教育理念为基石的教学计划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援疆教师还广泛征求领导、同事的建议,并不断地讨论,从专业划分到课程设置,从课堂授课到实训锻炼,从师资状况到学生基础条件……集思广益,加班加点,终于用半个月的时间制定出了内容详备、可实施性强的教学计划,得到了局领导和校领导的充分肯定。
实训室建设是学校建设的基础设施,学校共设建工、电工、旅游餐饮、服装室等10个实训室,不同专业的教师负责该专业实训室仪器设备的引进。实训室创建过程中的最大问题就是资金匮乏,为了节约资金,有的设备他们直接与企业取得联系购置;有的设备他们干脆自己动手修建;小到一块毛巾,大到重型设备,都本着节约实用的原则来购置。在实训室创建过程中,建工专业出身的王维自告奋勇肩负起甲方的重担,不顾麦盖提毒热的太阳,经常往工地跑,监督施工质量和进度,原本白皙的皮肤不久便晒成了“高原红”,她却依旧乐此不疲。
教材,精益求精地研发
面对南疆地区无技工专业教材可用这一难题,援疆教师于2011年12月制定了教材研发计划,随后精心组织编写了一批覆盖旅游、纺织、建工等专业的涵盖基础理论和技术主干的课程精品教材。本着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原则,为保证正常教学,援疆教师采取边开发边使用的做法。在教材开放过程中,他们广泛吸收、借鉴内地高职教材编写经验,同时立足当地企业对技能人才需求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基础,注重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最大程度地保持教材“实用、简明、完整”的特点。
教材编写是服务于教学,所编写的教材是否符合教学要求,能否得到教学一线维族教师的认可,是对教材质量的重要考验。为此,在教材编写过程中他们经常去课堂听课,与学生面对面交流,与同事一起审读教材,对书稿挑毛病、找问题,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完成教材编写任务,援疆教师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付出了智慧和心血,从教材编写提纲到教材书稿的审定,从框架结构、线索脉络到文字表述,他们都认真严谨、一丝不苟地反复研究论证,并多次实地考察,深入企业工厂,注重从实际出发,不断修改自己的观点,力求切合当地发展实际,并满足师生的教学需求。
目前,教材已完成编纂,正在翻译过程中,这些教材的开发,不仅满足了正常教学之需,更填补了南疆地区技工教育专业校本教材缺乏的空白,同时也为南疆地区技工教育发展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
加强当地教师培训是形成师资造血功能的关键,针对受援学校教师现状,为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能力,引领他们快速成长,每位援疆教师和两位维族教师结成对子。在平常的工作中,通过教学教研传帮带,跟踪指导,使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了可喜进步,受到了校领导的高度评价,该项目负责人郭月华局长说:“日照援疆教师带来了宝贵的经验,正逐步影响并改变着我们的教学理念,真的很感谢他们的智力支持。”
梁成军帮扶的教师是两名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方面欠缺很大,他便从最基础的课题教学入手,小到板书、备课本的使用、普通话的发音,大到考试规范、最新教学理念,细致、耐心地指导、传授。阿依米沙和科玉素因是秦志军结对子的教师,他通过听课,教研活动讨论,带学生到企业参观学习,参加学生活动等,使教学很快步入正轨。王维与她所负责的教师经常一起备课,帮助他们研究教材,把握重点、难点,并多方搜集教学资料,力争提高每节课的教学质量。另外,她还手把手地教他们使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多媒体投影、幻灯片、漫画、录音等多样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取得了良好效果。
为了让更多的当地教师受益,援疆教师还定期举行教学讲座,涉及专业建设、学生常规管理、教学理念和方法、授课技巧等,受到当地教师和同学的一致好评,并吸引了众多外校教师前来学习。许多教师听后意犹未尽,留下了他们的联系方式,并经常和他们沟通,彼此结识为朋友……“真情打动人心,实干赢得认同。”援疆教师务实的工作态度、饱满的工作激情、严谨的治学作风,充分展现出日照教师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在一年的援疆生活中,他们始终着眼于学校健康可持续发展。希望在自己离疆的那一天,能为麦盖提技工学校留下一支带不走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和一套完善的教育教学制度。
结友谊,把情洒遍援教师生的心窝里
麦盖提悠长的叶尔羌河、深远的蓝天、碧绿的湿地和大片金黄的胡杨林让援疆教师流连忘返,但他们最难割舍和牵挂的却是那些曾与他们朝夕相处的维族同胞们。太多的故事,太多的真情,让他们回味与珍藏。
麦盖提技工学校的领导对援疆老师在生活上给予了周到的照顾,郭局长经常与他们座谈,询问生活上有什么困难需要解决,每逢节日,都会举办联欢活动,缓解了援疆教师的思乡之苦。淳朴直爽的维族同事给予援疆老师的关爱与帮助,也让他们感怀不已。因为学校周边交通不便,很多时候三位教师都是步行上下班。路上只要有同事骑车经过,都会热情地载他们一程。即使是瘦弱的女同事,也会竭力邀请他们,虽是一路的颠簸,却让他们感动不已。有位名叫热娜的女教师经常载王维上下班,这段上班的路途也成了她们交心时刻,从生活到工作,从孩子到老人,他们无话不谈,不久便成了知心姐妹。王维走的那天,热娜眼泪汪汪地拉着她的手不肯放。会说汉语的同事阿里木是个热情勤快的维族人,尤其擅长修理各种日用电器,平时援疆教师在生活中遇到一些不便他都热情相助,他的“服务项目”有修理水电表、电灯、水管、计算机……等等,在麦盖提像热娜、阿里木等这样善良友好的维族同事非常多。援疆教师和麦盖提的教生乡亲,都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当地的维族教师邀请援疆教师到他们家做客,将他们作为尊贵的客人热情接待,一家人无论老少热情相迎相送,家里所有好吃的都拿出来让支教教师品尝。秦志玉说,做客维族人家,酒是少不了的,50多度的烈性酒,让他这个不胜酒力的人,喝得脸红耳热,心里热乎乎的。正是这些心地善良友好的维族人,使援疆教师在麦盖提的每一天都过的充实、快乐。正如梁成军所说:“点点滴滴的支教生活让我难忘,新疆人民的纯朴让我感动。一年的时间太短,那里的人们带给我许多快乐,我收获的是最宝贵的人生经历。”
一年的风雨磨难,一年的奉献情怀,在这三百多个日日夜夜里,援疆教师既是麦盖提教育发展的建设者,也是友谊使者。正是他们,为我们搭建起了情意相连的纽带。这一年中,援疆教师经受住了外部环境复杂多变、恐怖暴力、突发疫情和多次地震的考验,出色圆满地完成了任务。援疆教师让真情洋溢在刀郎之乡,让精神在大漠戈壁上升华。(任相梅 原载于6月26日《日照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