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学院抓住教师执教能力和科研能力提升两个重点任务,以夯实培训体系和构建项目成果奖励体系为基础,加大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培养力度,完善双师素质,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教师职称和学历结构进一步完善,新晋副教授、教授19人,新晋讲师22人;引进研究生教师8人,博士生教师增至19人。
构建了学院、二级学院、教研室三级教育教学能力培训体系,学院依托教师发展中心和校内“讲训团”,开发了50个“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培训项目,分阶段、分类别开展全员培训;二级学院通过公开课、技能训练、企业顶岗,分批推进教师技能水平过关测试;教研室通过说课、评课、讲课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针对青年教师教学基本能力提升,从我的职业、我的学生、我的课程、我的课堂四个维度系统设计了学习任务,精心打造培训课程,重点培训青年教师正确认识自己的事业,正确开展个人发展规划,科学进行课程设计,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开展有效教学。一系列的培养项目的开展,推动了教师执教能力的提升。2014年, 22名教师在省级讲课比赛、多媒体课件制作、信息化教学、微课大赛等教学项目比赛中获奖,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7项,三奖项12项。
搭建了教师成长产学研工作平台。依托校企共建的43个“研发中心”、“服务中心”和“工作室”,以产品研发、工艺改造和技术服务为载体,促使教师开展基于中小微企业需要的研发项目。修订完善了《科研管理办法》,构建了项目管理和成果奖励体系,激励教师承担企业委托技术开发项目、联合申报专利、校企共建研发基地等;引导教师围绕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开展校本研究、教学研究和应用型研究。2014年,学院教师公开发表论文156篇,各类科研项目立项176项,新增教育部资助课题3项,省级课题25项,国家教育学成果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9项。
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教学团队培养得到强化。完善教师的职称和学历结构,新晋副教授、教授15人,新晋讲师22人;引进研究生教师9人,鼓励和支持19名教师攻读博士学位。研究修订了《专业带头人、教学带头人及骨干教师选拔和培养暂行办法》,实行分级评价,将学生评教、同行互评、成长指标、师德表现及督导信息作为主要依据,考核工作实绩。遴选和调整了各专业带头人、公共课程教学带头人及骨干教师。安排91名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参加了省级骨干教师培训项目;选拔7名骨干教师作为国内访问学者到知名高校学习进修;外派26名骨干教师分别到惠普(济宁)国际软件人才及产业基地、南京埃斯顿机器人工程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接受专项培训;安排13名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赴德国奔驰、大众等汽车厂家培训基地、德国DMG数控加工中心培训基地、韩国现代集团培训基地进行国外专项培训。各专业逐步形成了由专业带头人引领、骨干教师支撑的分工明确、紧密协作的专业教学团队,在项目研发、教材编写、精品课程建设、学生竞赛指导、社会服务等活动中发挥了积极的带动作用。
教师双师素质进一步完善。出台了《beat365网站平台双师素质教师培养管理办法》,组织127名专业教师企业顶岗锻炼,突出过程管理,实行校企双向考核,一批专业教师成长为企业的兼职技师和经营顾问。持续开展教师“技能过关”测评活动,优化测试题库,充实企业考官,先后有106名专业教师通过技能过关测试。实施青年教师企业经历工程,新进教师全部下企业轮训。双师素质教师487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83.8%,与2013年相比增长了3.7%。完善了《外聘兼职教师聘用及管理办法》,探索推行“一岗双职”专兼教师协作机制,专兼教师“一对一、一带一”,互补提高。(党委(学院)办公室)